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镇17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遵义市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。对他人而言,就是国家航天基地,但对当时参加三线建设的家庭,在木渎镇上的航天人,对80后秦丽一家来说,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,因为那里是祖辈开拓,父辈成长,自己出生的地方。
一、动荡岁月
李文泰同志1929年出生于安徽滁县,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,年仅十八岁的李文泰同志跟随陈毅野战军兵团,任兵团连长。1949年1月,淮海战役取得胜利,同年5月上海战役爆发,十六天后上海完全解放。当时二十一岁的李文泰同志第一次受到滁县军分区的一等功奖励,次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也坚定他今后为国效力的赤子之心。
苏州市木渎镇是苏州城西南重镇,距离上海市外滩中心120公里。在上海战役期间,随着战场不断向上海东移,日益迫近上海之时,第三次会议就在木渎镇驻地召开,这也是共产党攻入上海城区前召开的最后一次军事接管会议。
1953年-1957年是中国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,上海为防止外患派驻人员日夜防护,李文泰同志被分配到上海市吴淞口防空部队,日夜颠倒作息为上海市民保驾护航。退伍转业后留任上海新华无线电厂,并与同在上海的董凤英女士结为连理,共抚育了四位子女。
二、支援三线
1964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号召三线建设,牢记当时陈毅市长“建设国防力量”嘱托,1966年,三十七岁的李文泰同志离开了繁华大上海,激情满怀的来到了革命的红色热土—遵义,正式派驻061基地3535厂筹建航天基地,并担任基地党支部书记与人民武装部付部长。
3535厂离贵州省遵义市40多公里,距绥阳县城3公里左右。航天061基地主要承担防空武器系统研制生产任务,当时是规模最大、配套齐全的战术导弹生产和科研基地。1966年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,但文化大革命也在同时期爆发。遵义市发生保皇派与造反派严重的武力冲突,李文泰同志脚踝被子弹击中,进入医院紧急处理,1968年回沪疗养。
伤势痊愈后,李文泰同志携全家二赴061基地3535厂。四十一岁的李文泰同志携手妻子与四个孩子背井离乡奔赴遵义市,整个家庭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,住在农地、吃着杂粮、开始过着与上海迥然不同的生活。直至五十五周岁退居两线,六十周岁正式离休。
长女李忠茹出生于1958年,回忆起特殊年代,李忠茹女士也经常把一些隆起事件挂在嘴边:“父母每天都非常忙,自小就开始承担起全家的家务活,照顾全家。父母回到家中,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,吃肉的机会特别少,父母常把祖国事业放在第一位。”
三、晚年时光
李文泰同志六十岁离休,离休后三年因苏州市当地政策被迁入到木渎镇安度晚年。晚年生活丰富多彩,专心自己兴趣爱好。
之所以选择木渎主要是因为:
一、木渎是一个农工商业均较发达的大镇,贵州航天江南苏州公司投资于此地,木渎镇与苏州市很欢迎061基地投资,并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和便利。后来,苏州木渎有“小0六一”之称;
二、交通方便:离苏州市只有十几分钟的公交路程,离上海也只有100公里,交通便利;
三、木渎文化古镇,面临太湖,有山有水,风景秀丽,人杰地林很适宜安度晚年;
四、上海不少老人去世,大多选择灵地落葬,上海支内职工退休安排到木渎,就像到了上海,对在世与已故的人均能兼顾。
四、家训家书
李文泰同志怀着豪迈的航天创业激情与为国效忠的赤子之心,远离上海奔赴三线,在群山深处开山筑路,白手起家艰苦创业,唤醒了沉寂千年的土地。外公的创业激情从小就影响着航天人的子孙,秦丽作为第三代航天人,虽没有继承航天事业,但是却时刻牢记祖辈的创业精神与最终嘱托,激发国家新活动,开拓视野求创新。
结语:
李文泰:祖籍安徽滁州(1929年5月3日-2014年10月14日)
董凤英(妻子),双方共有四位子女;
作者:秦丽
秦丽是航天基地第三代子孙,也是李文泰同志第三代长外孙女。出生于061
基地3417医院,分别在3535子弟幼儿园和3532子弟学校就读。
十岁随外公定居苏州木渎,并在李文泰同志的抗战故事中成长起来,
在马列主义, 毛泽东思想的书架上,度过了从遵义到苏州新环境的适应期。
鸣谢:感谢“三线建设者“平台,李晋海等诸位老前辈整理的历史信息素材。